第123章 个体户第一街-《重生:我的80年代》
第(2/3)页
“我们没介绍信。”
李建昆直截了当道。
“不是外来的吧?有能证明身份的东西吗?”
外来的得报备,每天!
三人齐齐点头,这个倒是有,没有身份证的年代,出远门谁都不会忘记带个能证明身份的物件。
社员证啊,居民证啊,户口簿啊,学生证啊……
最好用的,当然还是单位的介绍信,介绍你去跟单位有关的定点地方。
同体系内的同志嘛,一家亲。
正好有三人间,李建昆掏钱开一间,按床位收费,一张床位每日一块五。
谈不上便宜,但挺人性化。
房间格局没啥好说的,三张木板床一字排开,泛黄的床单,一张长条桌,上面摆着三只暖水瓶。
水房和卫生间共用,在廊道尽头。
三人麻利换上夏装,清爽不少,在火车上睡饱了,也不困,钱票带上,衣服搁房间,锁门。
觅食去。
羊城吃的那可就太多了,上午11点多,正值饭点,哪条街道上都弥漫着食物的喷香。
走进一家较大的国营馆子,都想吃个新鲜,小王要了份加鸡蛋加肉丝的豪华肠粉,陈亚军要了份腊味笼仔饭,李建昆要了份牛腩煲仔饭。
<div class="contentadv"> 没得编排。
那叫一地道。
许多匠心和良心方面的东西,别看时代在发展,后世拍马都不及。
吃饱喝足后,小王和陈亚军都瞅着李建昆——活动怎么安排,不都指着他么。
他说的,他门清。
“走吧,带伱们去块宝地。”
李建昆站起来,笑着一吆喝。
这话不吹水,甚至都委婉了。
眼下这个国家之内,再没有任何一处地方,能比这里更适合个体户进货。
像汉正街、城隍庙、桥头镇……这些个小市场,在它面前,内都得是弟弟。
这会都还没捣鼓起来。
而它,已经进入一种初期发展阶段。
这个地方就是,高第街。
紧挨着BJ路步行街,拐个弯就到,东起BJ路,西至起义路,全长不过六百米。
它却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体户第一街。
我国最早的一批个体户,便诞生于此,据说后面都发了,遗憾的是,多半似乎也移民了。
“高第街?”
站在入街的牌楼下方,小王和陈亚军一脸稀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