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方翠英哪里摸过这么大的银票,要知道在她手里挨过的银子最大也就是五两。 一张纸抵得上一箩筐的铜版子,让她数也数不过来。 “真的是一百两!” 一百两的银票是普通老百姓见过的最大面额,不同于官银,最大面额是一万两,并不属于底层百姓们流通的货币。 就这一张银票,就够他们一家子吃喝十来年了。 王老爹将银票交给刘春兰,这些钱要好好规划。 “爹,那个大官还允诺了帮咱孩子读书。” 这是一件大喜之事,若是有大人物推荐,就可以进入松柏书院。 “今个高兴,我多烧两个菜。”刘春兰高兴的擦手,准备好好庆祝一番。 “婶婶,我来烧火。”李阿玲很有眼力见,蹦蹦跳跳的从柴堆上取下火引子。 今晚的晚餐十分丰富,一荤两素,配的是白米饭。 “谢谢婶婶。”每次打饭,李阿玲总会说谢谢,然后端着自己的碗来到安然旁边。 安然发现李阿玲吃饭的速度很快,打多少饭吃多少,从来不会转碗。 安然的碗里是弄碎的鸡蛋,她捞起一个大块一点的蛋白,这个小女孩应该补一补。 阿玲真的很勤快,每天什么活都抢着干,仿佛这样自己才有价值留在王家。 李阿柳,虽然和小子们一起玩耍,但是总会被文远使唤,话也很少。 “娘,你在缝什么?要做衣服吗?” 刘春兰高兴着,手中一针一线的打好针脚。 “给你缝书袋子,你爷说了,后日你们就可以去读书了,你来看看,怎样。” “娘,是镇上的那个大书院吗?”文铭欢喜的在身上比了比。 “你爷说了,咱家没人读过书,把你们送去秋明私塾学,镇上的松柏院不适合咱。” 他们都知道松柏书院好,可是他们都是庄稼汉的孩儿,都没启蒙过,去了也跟不上。 秋明书院束脩少一些,夫子也都严格,院里都是年龄相仿的孩子。 堂屋里点着蜡烛,几个女人熬夜缝书袋子,每一针一线都仔仔细细。 王老爹嘴角笑呵呵,他的子孙也能去读书了,笔杆子的人总是比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好。 安然看着几个缝好的包,就是简简单单的布袋,上面有挎带。 “阿柳啊你过来,王爷爷问你,想不想读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