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政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省委已经对你们朗新的请示作出批复了。白头文件等下先发你手机上。”
虽然已经知道这个结果,但林方政的精神还是为之一振:“杨部长,您这真是给我带来了天大的好消息啊!”
“省委已经批复,那就是对朗新的肯定。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要全面彻底打赢这一仗,给省委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杨正信勉励道,“一个月内,编制好机构改革方案上报省委批准!”
林方政沉浸在喜悦中,只以为杨正信这是在有感而发的说废话:“好,我们会加紧编制。一定不辜负领导们的重视和期待!”
“嗯。在这样的改革中,要把组织部、编办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所以,在机构改革中,朗新县委不要去动这两个单位,改革的牵头单位都不稳定,那还怎么改,你说是吧。”
林方政的喜悦戛然而止,他不能否认杨正信的话没有道理,但杨正信身为市委组织部部长,不是县委组织部部长,在这样的改革面前,不应该只盯着组织部会不会受损害的小利。
人性都是一样的。杨正信此举,目的有二。一是担忧改革搞砸,自己受牵连。虽然他身为市委组织部长,在朗新的改革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如果能在组织部系统上踩一脚刹车,也能证明他决策适当。二来不想形成经验。这个改革的目的已经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了,简括起来就是精简。精简,就意味着要削减机构、削减人员。不仅于此,还要把其他单位的职能并进来。职责增加、人员减少,别说杨正信,就是组织部任何一个干部都会满腹怨言。
林方政忽然觉得有点悲观,连杨正信都不是全心全意支持改革,都有自己的小心思,那其他人呢?如果按照内心支持改革超过30%的比例计算,林方政毫不夸大的说,恐怕达不到总人数的30%。
摆在他面前,不是一根硬骨头,而是一堆狰狞望着自己的头骨。
但他现在不能让杨正信没面子,只得先应承下来:“是的,组织部、编办的同志要挑大梁。”
“还有个事。你自己考虑一下。”杨正信接着说,“你们县委组织部的吴华行,之前是黄英典提拔的人,我虽然知道他,但跟我交往不深。虽然这个同志在黄英典的案子里面没有查出问题,但有些事总是说不好的。在朗新即将改革的关键时期,组织部长一定要百分百过得硬才行。不然到时候爆了雷,影响改革大局,那就得不偿失了。”
“吴华行?”此刻慎光济刚好拿着一份文件进来,林方政朝他压了压手,示意他先别说话,并且将扩音打开,“他曾经是黄英典的文字秘书,但到了朗新之后表现还可以啊,还算公道正派。组织上不也没发现他有问题嘛。”
“这东西谁说的准。”杨正信说,“其实我是想直接帮你这个忙,给你派一个新的组织部长。但是定平书记说了,朗新现在这个时候,市委就不要随意调整干部了,一切听你的意见。方政啊,你现在是县委书记,又承担省委的改革重任,在用人上可不能做老好人啊。有些人本身就带着疑点,那就一定要提前防范。新的人选你也不用头疼,我们市委组织部刚好有一个老同志,现在是干部二科的科长,在干部人事工作上经验丰富,为人也忠厚老实。给你去做决策参考,再好不过了。你要是没意见呢,我就再跟定平书记做个汇报。当然,定平书记说一切以你的意见为准,我这只是建议,你不同意的话,我也不能勉强,你说是吧。”
杨正信的嘴上口口声声都是建议,可内在意思却都是不容抗拒。
林方政这下是真头疼了,王定平考虑的全是朗新能不能顺利完成改革,杨正信却想着怎么提拔自己人。这个难题,林方政真不知道如何处理了。答应吧,确实没什么损失,但吴华行去年最后阶段,对自己力挺,已然倒向自己,磨合得差不多了。而且换成一个干部二科出来的老同志,又是杨正信心腹,配合起来恐怕还没吴华行好。不答应吧,人家是市委组织部部长,将来这个小县制改革,免不了要经常过他这关。之前已经因为薛伟诚让他不高兴了,再次无情拒绝,怕是要彻底得罪了。
想了一会,林方政挤出笑容:“杨部长您的建议,那肯定是好的,您看中的干部,那也肯定是没差的。主要是我刚到朗新,班子内部要稳定,如果直接打小报告把人家给换了,其他同志会有意见。”
“能有什么意见,你是一把手,不能太软了。”杨正信说,“再说了,你这不能叫打小报告,这叫正常跟上级党委汇报班子同志的工作情况。”
他反正说什么都很有道理的样子。
林方政说:“我明白。这样吧,杨部长,您给我一点时间。我亲自找他谈一谈。反正杨部长您也不会亏待他嘛。他愿意呢就皆大欢喜,他不愿意,我就主动跟定平书记做汇报,就不让您为难再去讲第二次了。”
虽然对林方政再去找吴华行谈这个举动很不解,杨正信对林方政的表态还是很满意的。
“那行,别拖太久,工作马上就要开始了。”
“不会的。第一时间跟您汇报。”
挂断电话,林方政这才打开消息查看那张批复,没有红头、没有落款、没有盖章,也就是俗称的“白头文件”。这样的内容,即便在网上泄露,也能最大限度避免不良影响。大不了辟谣一句“文件纯属捏造,将追究违法人员责任”,然后内部揪出泄露者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