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姜杨:…… 沉思片刻后,姜杨抬头和姜云对视一眼,两人果断丢下还在背书的几人,径直去找周老太。 …… “……要是我们能一斤多给乡亲们一两文的,肯定有更多人愿意。到时候要是收的多了,我就在村里找几个人和我一起去码头,赚的钱平分,也更安全些。”姜杨激动地说着自己的打算。 周老太细细琢磨起姜杨的打算,好一会儿才开口问道:“你可知去码头要走多久?” “知道,我问过了,离我们这最近的是闽州码头,大概要走半日。”姜杨自信道,他既然有这个念头,自然是该打听的都打听了。 姜杨铁了心要去一趟码头,又有了一番谋算,周老太便也不再拦着,只有一点——同行的不得少于三人。 因着担心路上不安全,被山匪劫了财物,第二日姜杨便找了几个从小的玩伴,凑了五人。 随后五人分了工,挨家挨户地上门游说。 有葛根粉的事在先,村民们对姜杨的信任度显然比其他人要高。 姜杨没办法,便把那些不愿意的村民家又亲自走了一趟。 姜云只要闲着,便也跟着他去串门。 因着嘴甜,倒是得了不少夸奖和饴糖。 几日后,姜杨他们还真收到了不少干山菌。 姜杨用树皮纸,一笔一笔地记下来,到最后,这家一斤、那家两斤的,竟收了一百二十四斤。 …… 望着五人离开的背影,姜老头站在门边,不知道叹了多少口气。 “你也太惯着四郎了……怎么说去就让他去了?那么远的路,万一有个什么事……” “呸呸呸,快闭上你的臭嘴吧。”周老太没好气道,“孩子大了有成算那是好事,你不盼着他点好,怎么净想这些。” “我那是不盼着他好?我还不是担心他?”姜老头委屈道。 “我不担心吗?!那我能把他一辈子绑在家里吗?四郎有自己的成算,你不让他去折腾,回头你是有地分给他还是有财物留给他?” 姜老头顿时被噎得说不出话。 他们家人丁少,但地也少,若是丰年,勤耕细作的,也不过是勉强够一家了嚼用。但凡有个灾祸,一家了便要忍饥挨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