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有一个商人-《大明:开局被活埋,洪武求我称帝》


    第(2/3)页

    早在元朝时,倭寇就在东南沿海一带活动,成为很大的匪患。这时候的倭寇组成结构还很单一,清一色全是日本人。

    元朝国力最为强盛时,附属国达到千数,唯有日本不服,于是忽必烈发动大军两次东征日本,结果都是遇到台风,导致功败垂成。

    日本人欣喜若狂,自以为有神灵保佑,谁都不怕。

    国内斗争失败者、无田无产的浪人、低层武士,往往带上部属或结伙成群往沿海跑,肆意抢掠沿海一带,给沿海百姓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损失。

    哪怕已经改朝换代,坐天下的换成了朱元璋,倭寇们也不在意,想干啥干啥。

    明军来了就打,打不过逃往海外,待明军退了再来,或者换个地方接着抢,这么长的海岸线,就不信明军守得过来。

    更严重的是,此时本地海盗、走私商人也加入了倭寇的团伙,或者假冒倭寇抢劫过往船只和沿海百姓。

    换下衣服他们就是大明人,难以辨认出还有另一层身份,因而倭寇总是灭不完,这给大明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负担。

    因此朱元璋直接禁海,对于断绝倭寇,确实起到了很强的效果。

    而且海禁还可以阻止商人的发展,将所有平民控制在大明的土地上,达到重农抑商的效果。

    如今大明初建,在目前看来,其实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受到历史局限,前面有忽必烈的例子,朱元璋甚至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免得后世子孙穷兵黩武,影响国本。

    “这海外有什么好的,我大明什么好物件没有,非得要去那海外。”朱元璋此刻的语气,已然是带着几分训斥。

    朱安闻言,却是没有在第一时间反驳,反而面上有些许挣扎之色。

    沉吟片刻,心里头微微叹息,这才说道:

    “海外有一物,名为马铃薯,又被称为土豆,其性平味甘,与大米相同,可为主食,也可为菜品。”

    “在营养程度上,比之大米更加耐饿。”

    “当然,最为主要的,乃是这马铃薯的产量,亩产至少可达千斤以上,且对土地要求极低。”

    “哪怕是荒地亦可种植,如若良田,亩产甚至能达两千斤。”

    朱安的声音有些低沉,但听在朱元璋的耳朵里,却是犹如雷霆霹雳一般。

    “大孙,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你可知道亩产千斤代表着什么嘛,你可不能跟咱开玩笑。”

    “这可是事关大明万民活命的问题。”

    朱元璋的声音激动高昂,潜意识里,他对大孙的这个说法是不信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