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梦境中的信息密码4-《周公解梦1000问》
第(3/3)页
有些女人喜欢控制她征服她甚至轻微伤害她的男性,也正是因为她心中阿尼姆斯除了有正性特点外,还有控制、权力、征服甚至适度粗暴的一面。
女人崇拜的明星往往有接近其心中的阿尼姆斯的地方。
由于不同女人身上的男性特质不尽相同,她们心中的阿尼姆斯也不尽相同,她们在生活中喜爱的男性也就不同。
阿尼姆斯形象在梦中有时以梦者生活中认识的某男性形象出现,有时是一个陌生的男性。
阿尼玛原型:她是每个男人心中都有的女人形象,是男人心灵中的女性成分。
阿尼玛身上有男性认为女性所有的好的特点,比如温柔、善良、纯真、美丽等等。
有时,也包含女人的爱好虚荣、软弱、变化无常、狡诈等等特点。
尽管后一些特点不能算是优点,但是如果一个男性的阿尼玛有这些特点,他对这些特点就会感到一种喜爱。
正如《卡门》中的唐·育才认为嘉尔曼是个放荡的女性,但是他却仍忍不住被她吸引,这就说明嘉尔曼和唐·育才心中的阿尼玛原型较相似。
金庸小说中常有一些调皮、刁钻甚至带狠毒欺诈和邪气的女人,如殷素素、赵敏、阿紫等等人物。
但是主人公却爱她们,这也说明她们是主人公——或是金庸的阿尼玛。
不同男性的阿尼玛也是不同的。
男性心中的阿尼玛和他自己的性格常常很相反,却又相互吸引。
他们的关系很像《倚天屠龙记》中的张翠山和殷素素。
在男性遇到一个像他自己的阿尼玛的女性时,他会体验到极强烈的吸引力。
阴影原型:阴影原型代表着人心中的被压抑而没有显示出的部分,包括人的动物性。
阴影原型是不驯服的。
危险的、不受一般道德束缚的,他有极强大的力量。
激情和创造力。
如果一个人的阴影被压抑从不出现,他将肤浅而缺少生命力。
人在接受他的阴影时,会感到充满力量;当人压抑阴影时,他将缺少活力而且潜伏着危机,因为阴影会以破坏性的形式出现,而且变得凶狠残暴。
荣格指出,基督教国家的人们要求自己善良、强烈压抑自己的兽性阴影,时间长了,阴影就会反扑,所以“世人从未目睹过比基督教国家之间的战争更为残酷的战争”。
如果你也是压抑阴影、过分要求自己兽性的人,在梦中,阴影将会以各种危险可怕的形象出现:怪兽、恶鬼、邪恶的人等等,阴影使你的梦极为恐惧,阴影也会以“危险而神秘的黑衣人”面貌出现。
阴影化出的梦中人几乎永远是穿黑衣服的。
人格面具原型:人格面具是人在公众中展示的形象,是人的社会角色的形象。
人格面具原型是一个扮演者,他往往按照别人的希望来扮演角色。
人格面具过强,人就会迷失自我,把自己混同于自己扮演的角色。
在梦中,人格面具会以演员等形象出现。
自性原型:自性原型是一个人集体潜意识的中心,仿佛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这一原型是人的真正的我。
梦中这一原型较少出现,只有心理极健康。
心理发展很完善的人才能经常梦见这一原型。
有时梦中的自性原型以太阳的形象出现,有时以佛菩萨的形象出现,有时以一座庄严的神庙形象出现,有时以类似曼达拉(坛城)的形象出现,也有时以一种宝物如钻石或宝石的形象出现。
不论它以什么形象出现,梦中都有一种安宁、平静,神圣的感受。
除了这些原型之外,还有许多原型,比如武器的原型,自然力如风、雨、云的原型等。
并且,有时两个或更多的原型会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些很典型的形象。
这种形象的身上往往有两个或多个原型的特点。
例如,巫术原型和阿尼玛原型结合就成为了神秘女人的形象:她既有女巫的神秘,也有顽皮女孩的可爱,而且还有一种激情。
墨西哥电影《叶塞尼娅》电影中的女主人公就有些类似这一种女性的形象。
太阳王子:这一形象是太阳原型和阿尼姆斯原型的结合。
被现代女性称为白马王子,他年轻、英俊、潇洒,性格充满光明。
女孩子请注意,你也许会幸运地在梦中见到他。
但是不要以他作为择偶标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能接近这一形象的男性太少太少了。
如果你认为你的男朋友就是接近这一形象的人,那么,你很可能是被爱情冲昏了头。
你在男朋友身上看到的优秀品质,实际上不是他所有的,而是你自己心目中的王子所具有的,你只是把心中的形象(像放幻灯一样)投射到了男朋友身上。
你是昏头了,但是,这种昏头是难得的,幸福的。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
当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一书出版后不久,阿德勒就拜读了此书,并给出了积极的评价。
正因此,他才受到弗洛伊德的注意,而在其后不久加入进弗洛伊德的小圈子之中。
但如果我们透过阿德勒与弗洛伊德决裂后发展出的心理学理论时,我们发现阿德勒在解梦方面所受到的弗洛伊德影响实在是微乎其微。
阿德勒反对弗洛伊德梦理论的两条原因。
其一:弗洛伊德的解释把梦带出了科学的范围之外。
如它假设在白天心灵活动与夜晚的心灵活动之间存在着意识和潜意识的互相对立;梦遵循着一些和日常思维法则迥然不同的定律。
在阿德勒看来,这些互相对立的事物从科学的立场看来,是同一件东西的变异。
因此,把睡眠和清醒,做梦时的思想和白天的思想当做是对立事物的任何理论注定是不科学的。
其二,弗洛伊德把梦的背景归之于性。
这最多只是揭示了人格的一部分而已。
阿德勒反对弗洛伊德的第二条理由,是与其他许多反对弗洛伊德的人一致的。
但第一条理由却有其独特性。
在弗洛伊德的梦理论(甚至可以说在弗洛伊德的所有理论)中,坚持潜意识与意识的对立与分裂。
这在阿德勒看来,就否定了人格的一贯性和个人在其各种表现中的一致性。
“假使梦里合作制和白天的生活迥然不同,而梦所造成的满足只发生在它自己的生活圈中,我们便丧失了人格的统一性。
梦对清醒状态的人也没有什么用了。”
“从科学的观点看来,做梦者和清醒时的人是同一个人,梦的目的也必须适用于这个一贯的人格上”。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年2月7日至1937年5月28日),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阿德勒建立了个体心理学学派。
阿德勒把梦看成是一种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办法与途径。
如果你能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你可能会不太做梦。
阿德勒指出做梦主要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并不是说梦中出现的方法与答案就是好的。
他指出,梦中的情境可能仅仅是欺骗自己,梦中的答案也有可能只是暂时性的美好,换句话说,有时梦中所给出的答案或许只是对梦者的安慰。
阿德勒还认为,如果同一个梦境反复出现,则说明梦者被同一个问题反复困扰。
阿德勒并不同意把意识和无意识完全分开的说法,他认为“梦是欲望的满足”也没有普遍意义。
他指出,假设一个梦境是模糊而没有逻辑的,梦者醒来不记得这个梦,又有什么意义呢?
而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了解我们的梦,就谈不上什么意义了。
此外,阿德勒提出了一些特别的观点:
其一,投影技术。
你可以编造一个梦境,这个梦境可以反映你目前的现状。
现在,这种理论已广泛运用到心理医疗。
其二,强调梦和现实生活的关联性。
他认为梦反映了现实生活,梦可以对生活方式的改善起到有益的作用。
另外,他还认为,梦中的情绪会影响到梦醒后的生活。
比如,某男子做了一个梦,梦到妻子有不轨行为,他醒来后就可能会气愤的责骂妻子。
其三,强调梦的个体性。
阿德勒认为梦是生活状态的反映,而每个人的生活状态都是不同的。
因此,解梦必须结合梦者的个人生活习惯、性格、工作和生活环境。
所以,他反对用固定的规则解梦,解梦要因人而异。
阿德勒喜欢用比较的方法来解梦。
比如面临一场考试的学生,梦到的可能不是考试,而可能是一场战斗或体育比赛,或者其他比较激烈的挑战。
阿德勒的观点得到了研究者们的肯定。
研究人员认为梦就是睡前情绪的一种延续,并不是一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而且,梦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它将帮助我们妥善处理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但是,阿德勒理论的局限性是过于表面化,很少触及梦的内涵。
另外,他觉得如果梦者能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就会很少做梦,但研究表明,人每天晚上平均要做4次梦,一些人很少做梦是因为他没有记住梦,而不是没有做梦。
由此,阿德勒否定了梦是满足个人未曾实现之欲望的理论观点,而代之以如下观点:“梦必定是生活样式的产品,它也一定有助于生活样式的建造和加强。
……梦的目的必然是在于它们引起的感觉之中。
梦只是引起这些感觉的一种方法,一种工具。
梦的目标是它所留下来的感觉。
个人所选出的感觉必须和他的生活样式永远保持一致”。
“梦的工作就是应付我们面临的难题,并提供解决之道。
梦的目的是在支持生活的样式,并引起适合于生活样式的感觉。
……梦的目的是支持生活样式抵制常识的要求。
……如果个人面临了一个他不危房用常识来解决的问题,他便能够用梦所引起的感觉,来坚定他的态度。”
“梦是想在个人的生活样式和他当前的问题之间建立起联系,而又不愿意对生活样式作新要求的一种企图。
生活的样式是梦的主宰。
它必定会引起个人所需要的感觉。
我们在梦中发现的每一件东西,都可以在这个人的其他特征和病症中发现到。
无论我们做梦与否,我们都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应付问题,但是梦却对我们的生活样式提供了一种支持和维护”。
他举例说:如果一个人的生活目标是不劳而获。
那么他会觉得赌博是一个机会。
但在理智上他可能知道这不是好事情,可能会让自己倾家荡产。
但是,在梦中他可能梦见自己发财了,过着奢侈的生活。
当他醒来时有钱的快乐还留着,于是他有了赌博的勇气。
阿德勒的这种独特的梦观点,一方面体现出他自己理论的统一性、观点的一致性。
他相信人格是统一的,因此他提出生活样式概念。
而梦在他看来成了生活样式的产品。
“梦并不是和清醒时和生活互相对立的,它必然和生活的其他动作和表现符合一致”。
这就保证了人格之统一。
弗罗姆的新精神分析学说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也认为梦所用的是象征语言。
弗罗姆(1900~1980年),德国精神病学家、新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弗罗姆在接受精神分析训练之前,曾系统学习过社会学和心理学,他的梦心理学理论中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哲学色彩。
弗罗姆认为,梦都是有意义的,有些梦好像没有意义,但仔细想象却大有深意。
弗罗姆在批判地继承弗洛伊德和荣格关于梦的学说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梦的第三种理论。
弗罗姆认为,梦是人的天性的表现,是我们在睡眠状态下各种心理活动的有意义的和重要的表现。
它既表现“合理的”,或“不合理的”,欲望,也表现理性与智慧。
在梦中,爱与理性、欲望与道德、邪恶与善良都能得到表现。
弗罗姆认为,这种观点既吸收了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的合理的一面,又不是二者的简单综合,它比前两种理论包含更丰富的内容,也具有更广阔的解释性。
弗罗姆的梦论是以他的社会潜意识理论为基础的。
他一方面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但他不同意只将潜意识的内容归结为性,而压抑也不仅是性压抑,因而梦也就不仅仅是性欲的满足。
另一方面,弗罗姆也同意荣格从广泛的(不仅仅是性的)意义上理解潜意识的观点,认为潜意识中的智慧可能比意识更具洞察力,从而将梦解释为潜意识智慧的表现。
但他不同意荣格用集体潜意识解解梦,即将梦归结为超越我们自身的祖先的启示,将集体潜意识看成是种族经验遗传的结果。
弗罗姆认为潜意识中的智慧恰恰是我们自己最真实的智慧而不是祖先的智慧,压抑是由我们的现实处境造成的,是由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造成的,因而我们的潜意识(梦)的内容往往是我们对自己现实处境的洞察,对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的实质的洞察。
但在觉醒状态下,这些洞察被假象和谎言掩盖了。
弗洛姆强调社会经济因素对人的心理影响的决定作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性本能冲动几乎贯穿了全部学说。
弗洛姆则把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对人的心理作用放在重要而突出的地位,并认为社会对人的影响在于形成具有社会烙印的人格,把传统精神分析学说对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扩展到社会对个人产生影响的大层面。
正如卢文格所言:“弗洛姆主要关心社会性格,即在不同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性格结构。
这种关心导致他强调社会和经济对性格的决定因素,而不是其他决定因素。”
弗洛姆用精神分析的观点去分析人的本性及人的需要,同时强调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因素的作用,认为在社会影响下实现个性化的过程也就是性格形成的过程。
致力于把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综合”起来,形成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
人本主义精神分析以人作为目的和一切社会活动的出发点,其价值判断由具有主体性的人所发出,通过对人的病态心理的剖析,鞭挞社会对人的操纵和否定,呼唤人的尊严的回归。
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与弗洛姆的社会潜意识的区别在于,集体潜意识直接指普遍的精神,其中绝大部分是无法成为意识的。
社会潜意识与压抑的社会性格密切相关,指人的经验的某个部分,是不被既定社会所认识的,社会潜意识即普遍精神在全社会中被压抑的那部分。
正如弗洛伊德已经指出的,在梦中,非理性的冲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逃避意识的检查,换一个角度说,就是可以逃避社会禁忌的作用,使觉醒状态下被压抑的欲望得到替代的满足。
睡眠比觉醒状态更自由。
尽管弗洛伊德强调乱伦的欲望是梦的重要内容,但梦的内容要比乱伦、性等等广泛、丰富得多。
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梦有很大的差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梦的内容是在觉醒状态下受压抑的那些欲望和观念。
从这里,我们很容易看出弗罗姆对弗洛伊德的梦论的继承和发展。
所以,梦突破了觉醒状态下的逻辑、语言和社会禁忌的作用,也就是突破了“过滤器”的作用,使潜意识的心理内容得以实现。
这些潜意识的内容既不同于弗洛伊德的非理性的本能冲动,也不是荣格所说的先天的种族遗传的神秘经验,而是在一定的处境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受压抑的那些心理内容。
弗罗姆的梦论是其整个心理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正如脱离了人类历史和文化,就不能理解潜意识;脱离了历史和文化,也不能理解梦。
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除了原始社会,都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社会,这种社会从根本上讲是由于物质生产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要。
“僧多粥少”,“要坐下来吃的人太多,而桌子却又窄又小。”
那些能够坐在桌旁享受的人,就竭力维护既得利益,压迫那些威胁到他们利益的人们。
但这种压迫仅靠武力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套机制去压抑人们的思想和感情,不让人们用理性去判断,也不让人们表达真实的情感。
弗罗姆认为,人在清醒时,虽然是能动的,能确定目标、制订方案对诸行动,但另一方面,由于各种现实利益(包括阶级利益)的考虑,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的作用,我们常常不知不觉地生活于谎言或假象之中,生活于相互猜忌或憎恨之中。
而我们的正确判断和爱的情感,却受到压抑。
所以,在觉醒状态下,我们虽然是清醒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又是糊涂的。
我们进入睡眠,就开始做梦,这时我们不能合乎逻辑地思考,不能去行动去实现目标。
然而我们又是奇迹的创造者,去创造一些史无前例的故事。
在睡眠状态下,我们是自由的,不再受各种谎言的干扰,不再受现实利益的驱使,因而有可能做出更正确的判断。
也就是说,我们在做梦时有可能比在觉醒时表现得更为智慧。
所以,做梦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清醒。
睡着了,也就是醒来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