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谁傻-《在九十年代升职加薪》


    第(3/3)页

    收拾好东西,就要准备回家了。

    周辞白先把陈知年的行李送去小叔家,然后和小叔小婶一起回家去。堂妹小知了早在几天前就和村里的人一起回家了。

    “这么多东西?”

    看着陈知年的几个蛇皮袋,小叔傻了眼,“这是要搬家?”

    “这是什么?”

    “酒。”

    小叔嘴角抽抽,这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着,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贵重东西呢。小叔甚至怀疑是什么古董。

    没想到,竟然是一坛酒。

    “青山镇最不缺的就是酒。”

    用得着这样千里路远的带回去?

    “不一样的酒。”陈知年偷偷眨巴一下眼睛,小声说道,“虎骨。”

    “祛风湿,养生。”陈知年也是通过叶钦费了不少功夫才买到的。价钱就更不要说了,绝对的高价。

    但值得。

    小叔眼角跳得更厉害了,“不会被骗了吧?”现在有不少这样的骗子,各种各样的养生酒,然后大部分都是假货。

    “熟人介绍的。应该是真的。”

    小叔继续泼陈知年冷水,“不熟不骗。”

    陈知年嘟嘟嘴,“应该是真的。即使是假的,也当真的喝。”

    “几点钟的车?”

    陈知年看向订票的小叔。其实,现在坐车还没有定不定票的说法,需要坐车的就给客车的乘务员打电话,说明白有几个人,在什么地方等着。

    长途客车从深圳开出,途径东莞、广州,一路上客。

    “车,五点半从深圳出来。我们先吃饭吧。”小叔做了陈知年最喜欢的白切鸡。每次,陈知年来吃饭,小叔就会做白切鸡。

    而陈知年好像百吃不厌。

    很多人喜欢玫瑰鸡、贵妃鸡、文昌鸡、烧鸡、乞丐鸡等等,但陈知年只喜欢白切鸡。

    其实,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陈知年会这么喜欢白切鸡?陈知年自己也说不明白,就是喜欢。

    小叔小婶还为坐车做了准备,盐焗鸡、面包、水煮蛋等,还有水等等。

    陈知年坐长途车是不敢吃任何东西的,因为怕要上厕所。

    “小叔,会不会有很多人坐车?”周辞白这几天也没少听说火车站买票难的事情。

    长途客车应该和火车站一样吧?

    一票难求。

    周辞白既担心陈知年几个人挤不上车,又担心超载不安全。

    操心。

    这是有了女朋友后新增的功能。

    应该也是男朋友的必备功能。

    陈知年也有些担心,她最怕的就是拥挤。她真的很讨厌那种能清晰的闻到对方身上味道的拥挤。

    甚至能分析出,对方是两天还是三天没有洗澡的拥挤。

    虽然这样的拥挤,陈知年没少经历,但还是讨厌。

    小叔却摇摇头,“可能会没座位,只能在过道里坐小板凳。但应该不至于挤不上......工厂放假早,大部分人都已经回去了。我问过了,这几天的人不算很多。”

    “阿飞回去的时候,那才叫多人。他站了一路,从羊城到青山镇。”

    陈知年瞪眼,从羊城站着回到青山镇?

    不。

    拒绝。

    她宁愿留在羊城过年,也不会站这一路。

    陈知年心有戚戚,然后和小叔商量,如果人太多,他们就开车回去。

    为了回家,大家真的能爆发出最大的潜力。

    从羊城到青山镇需要二十多个小时,站二十多个小时,想想就腿软。但是,为了回家,为了回去和家人亲人团聚,很多人宁愿站这二十多个小时。

    “放心。绝对挤得上。”小叔让陈知年放心。不管怎么样,小叔都不赞同陈知年开车回去,太危险。

    陈知年抿抿嘴,“好吧。我会用力挤上去的。”

    突然,周辞白想起陈知年挤公交车的样子,她一直都是个不吃亏的姑娘。

    吃过饭后,周辞白开车送陈知年和小叔、小婶去等车的地方,已经有不少老乡等在这里了。有些是青山镇的,有些是附近镇的,都是同一辆客车回去。

    很多人身边都堆放着几个装得满满的蛇皮袋,大部分人都喜欢用这种容量大、接地气的蛇皮袋装东西,只有一些小年轻喜欢用行李袋或者行李箱。

    有人和小叔小婶打招呼,周辞白则把几个人的行李从车里搬出来。

    “这是大妹?大妹越来越好看了。”有人认出陈知年,然后笑着打趣她。

    “大妹好像胖了一些。”

    “脸更白了。”

    “衣服也好看。”

    “越来越漂亮了。现在年轻人喜欢说的那个叫什么词来着?我想想,对了,气质。大妹的气质越来越好了。”

    陈知年是她那一批姑娘里,最好看的一个。和陈知年同龄,或者相差三五岁的姑娘里,陈知年一直都是最漂亮的一个。

    早在她初中的时候,就有人想要给她牵线,让她有机会出国。但陈知年拒绝了,说要继续读书,要开大学。

    当初,不少人都说陈知年傻。

    大学不是这么容易考的。

    再说,读大学不也是为了嫁个有钱的男人?

    白白错过了好机会。

    再后来,陈知年真的考上了大学,但大家的眼睛依然在盯着陈知年的婚事,都在等着,想要看看漂亮的、会读书的陈知年会嫁一个什么样的男人。

    从陈知年大学毕业来羊城后,就有不少人说,她也是想要嫁个有钱人的。有了学历,有了文化,想要嫁一个有钱人就更容易了。

    “这是大妹的男朋友?”

    不少人打量的看向周辞白,目光直白。

    小婶点点头,“是。大妹的男朋友。”然后小婶又给周辞白接受村里的老乡,不管是那个都能扯上一星半点关系。

    周辞白也顺着小婶的介绍和大家打招呼。不过,虽然大家说的都是粤语,但因为青山镇有着地域性的口音,所以有时候,周辞白还是听不懂大家在说什么。

    有时候需要想一想才明白对方说的是什么意思?有时候还需要陈知年在旁边解释,翻译。虽然同是粤语,但青山镇的口音真的很迷。

    陈知年:“青山镇靠近广西。而且,我们旁边还有其他族的人。”所以,口音上就有一些特色。

    周辞白,幸好陈知年的粤语很正。

    当然,他们两个平时交流一般用普通话。

    老乡们听说周辞白是陈知年的男朋友,还是见过了家长的男朋友,就更加肆无忌惮的打量周辞白。

    想要看看,他到底有什么本事。

    “长得俊。”

    “身高够。”

    单从外表看,陈知年的男朋友胜过村里所有人的女婿。年轻有为,英俊潇洒,事业有成......是个能让姑娘心动的小伙子。

    “做什么工作的?一个月多少工资?老家是哪的?家里人是做什么工作的......有房有车吗?”

    陈知年捂脸,这就是青山镇清水村的人,在谈婚论嫁的事情,第一关心的是男方的工资,男方家的是否有钱。

    周辞白有些傻眼的看向陈知年,奇怪。当初,他以为陈知年的爸妈会问这样的问题,预备了不少的答案。

    但是,陈知年的爸妈没问,只让他好好对陈知年。

    没想到,现在被陈知年的老乡‘关心’。

    小叔赶紧接过话题,“小周是个医生......”小叔小婶刮脑似的用尽所有的能夸人的词汇来夸赞周辞白。

    工作好,工资高,人品也好,家庭更好。

    反正就完胜青山镇清水村的那些女婿们,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周辞白。小叔一直都不喜欢青山镇找女婿的标准,只要有钱,就万事好商量。

    也不管对方的年纪多大,有几个孩子了,只要有钱,就ok。不关心对方人品好不好,不管对方是二婚三婚,一切向钱看。

    在青山镇,钱是姑娘出嫁与否的衡量标准。

    以为地理原因,青山绿水出美人,青山镇的姑娘都长得不错,但大部分都嫁给不相宜的男人。虽然有部分是姑娘原因,但大部分都是家长虚荣。

    不攀比谁的女婿人品好,却喜欢攀比谁的女婿有钱。

    小叔不喜欢,也禁止小知了爱慕虚荣。如果小知了敢找个年纪比他大的女婿,小叔就能打断小知了的腿。

    小叔小婶极尽所能的夸赞周辞白,把他说的天上有地下无。学问好,工作好,身体好,家庭好,品德好......

    陈知年很怀疑,再说下去,周辞白放的屁都是香的。

    “我读书太少,想夸也找不到词。”小叔摸摸头,“上班已经很累了,但小周还是天天来我店里帮忙......”

    “对大妹也好。这车,看到没?就是小周给大妹买的。”

    “年纪轻轻,已经是大医生了。有车,有房,还有存款......”又开始新的一轮的夸赞。

    周辞白耳朵根都红了,农村人夸人都这么直白吗?

    周围的老乡更是用一种看‘自家女婿’的眼神来看他,打量,衡量,对比,毫不掩饰。周辞白还是第一次这样被打量,有些无措,也有些尴尬。

    陈知年拉住周辞白的手,“要不,你先回去吧。”

    “不用。我送你上车。”不看着陈知年上车,他不放心。

    虽然同时被这么多人打量有些尴尬,但周辞白也想习惯。因为陈知年说,如果他去青山镇清水村,那是要接受全村人打量的。

    如果陈知年在清水村办出阁酒,周辞白还要向村里所有的长辈敬酒,接受他们的教育和祝福。

    所以,周辞白顶着大家打量的目光,尽量让自己显得更平和一些,更儒雅一些,更亲切一些。这些,都是看着陈知年长大的父老乡亲。

    陈知年在周辞白的手上捏了捏,周辞白看过来,莫名的就明白陈知年想要表达的意思,点点头。

    周辞白走到附近的士多店买了一箱水,又买了两大袋面包和蛋糕过来。陈知年和周辞白一起给相亲们送水和吃的。

    有些人没有手机,没有电话,担心错过坐车的时间,所以连饭都没有吃就等在这里。

    小时候,陈知年听阿爸说起过,他们为了不错过坐车的时间,下午就等在路边了。而路边的吃食太贵,他们是舍不得买的,就一直饿着。

    在他们看来,饿一饿,也没事的。

    “大妹男朋友不错。”

    “是。会做人。”

    “不像虾妹的男人,眼睛好像长在头顶,看我们就好像在看蚂蚁。那眼睛啊,就写着‘你们这下等人,就不配和我说话。’”

    虾妹,也叫陈晚秋,是陈知年的小伙伴之一。不过,自从虾妹嫁人后,两人就再也没有了联系。

    “大妹读书好,找的男人也好。可惜,没有多少钱。”

    “我家妞妞还是不要读书了,花这么多学费,就找个打工的男人,能赚多少?能出多少礼金?也不知道陈大海能不能赚回来。”

    大家在窃窃私语,但大家自以为的小声,其实都不小声。

    陈知年和周辞白都听的一清二楚。

    陈知年有些尴尬的笑了笑,如果村里人知道她爸妈不准备要礼金,更要骂爸妈傻了。

    只是,到底谁傻?

    见仁见智。

    想要的不同,答案也不一样。

    村里人觉得陈知年爸妈傻,爸妈也觉得村里的人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