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一览众山小-《快看那个大佬》


    第(2/3)页

    吕恕弘说着说着就走了,一路飘来他的惆怅。

    留闫曼在原处,好半晌没回过神来。感觉像是一艘巨轮擦着她这条小舢板过去了。

    ……

    电影节已经到了大众评委的展映终评环节。

    《星宿》从公布起就很不错,但凡看过的人反响都很好,据说师大展播教室上映的时候,全场爆满,有的只能排在下一场。

    林园对此并不以为异,这第一波的人气爆棚,很多都是冲着他而来。

    很多学生大众评委,其实一开始也不知道他林园姓甚名谁。

    但随即因为这场电影节原创大赛的信息汇总得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消息出来后,他林园这个京电的“三剑客”的名声,就这样出了他们京电的圈,传开来了。

    现在首都大学生圈子里,都知道了京电有他林园这么一号人物。

    而且刚开始的主办地点师大的展播,多是冲着他名头过来的,还有京电的学生组团过来观影的,其他的还有因为有明星的加盟,上了组委会的新闻,一些大众学生评委冲着这个来的。

    与之带来的就是林园知名度的水涨船高,现在他的手机都不敢开铃声,因为时不时就会响起,那边来电的不是记者,就是一些想要合作的影视公司和相关圈内猎头,再不济就是学校的领导有找,而这后者是因为前两者找不到人,联系到学校的。

    火了吗?

    林园很清楚,别看好像现在自己随着组委会对参赛作品的展映,自己的星宿表现出了电影质感,拍摄的手法和质量,也远超一般大学生水平。但其实和真正的成名导演制作人,还是有差距的。

    如今对他的追捧,不过就是对他大学生身份能拍出贴近商业市场标准线的作品而来的赞誉。

    他也并非没有对手,六大校的作品中,也是强手如云。

    燕大今年拍了部《拼凑家庭》,有点像是刘启荣的《有声有色》架构,只是和刘启荣那种商业兼具艺术片的大制作比起来,更着眼于小细节,颇有点以小博大的意思,构思很巧,口碑不错。展映第一天,观看人数在组委会上面仅次于他的《星宿》。

    这是终评的展映阶段。师大的展映教室里会轮流按照场次来播放这些影片,终评出结果后,组委会才会把作品公开到网上,可以网络观看。但现在只能到师大现场看展映。

    每个愿意前来观影的学生都是评审,他们本身就是一张票,学生进入展映厅开始刷二维码打卡,结束的时候在门口工作人员刷二维码评分。微电影吸引观看的人数越多,就意味着你的“票房”越高。因为所有人,都是用自己的时间来投票。

    当然,你若是想“二刷”“三刷”,也不是不可以,组委会不禁止这种行为,但毕竟每个人都是实名绑定观影,全程你都要在现场,就连出去上洗手间也要刷码来回,间隔时间太长,有可能直接被大数据筛选成行为异常统计票不作数。用自己的时间来实际支持二刷三刷,也是对一部作品的肯定,所以组委会不反对。

    组委会如今实时的排名上面,他的《星宿》排名第一,显示第一天观影打卡人次859人,一个展映教室也只能容纳两百多人。但展映作品是滚动播放,从早放到晚九点,一般一个作品一天四场,有很多展映教室用作观影,统计人数。

    《星宿》第一场,第二场都分别是260,245人观影,这个人数意味着爆满,甚至还有人站着看,这很正常,这是他名气发酵的结果,所谓京电“三剑客”。第三场194人,第四场170人。有所下滑,这也很正常,其实容纳两百来号人的展映教室往往坐不满人才是常态,爆满反倒是稀罕事,毕竟同期展映的还有其他作品,而且所谓的熟悉的人和本校学生来“包场”,这也不能大张旗鼓的干,特别不少学生其实对此很反感,传出来也不好。

    但像他这样有“名气”的,慕名而来的,则就正常多了。

    燕大的以805人排名他后面,往后的华大,中传,华戏,华师的传统强者,人数差距都不大,都是七百多观影人次紧咬。
    第(2/3)页